第247章 从田间到餐桌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笔趣阁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247章 从田间到餐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7章 从田间到餐桌

  农业部的目的不言而喻。

  国产大豆的危机让一干领导人都很头痛,大豆和粮食产业上专家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免税费、给补贴、给进口转基因大豆设置障碍…种种措施已经在实行中。

  但还有个隐患。

  现目前的国内大豆产业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纯正内资企业除了九三粮油,再没有其它的。

  这些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

  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

  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行业,只是作为其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与其说是来投资,不如说是来抢占国内大豆消费市场,消灭竞争对手,进而垄断。

  这就导致农业部有些时候想扶持龙头企业,都找不到合适的主体。

  嘉禾就这样进入了农业部的视线。

  其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大豆、玉米、牧草等种子领域的控制能力,让其能从容的应对加工行业的高风险。

  换句话说,嘉禾能承受更高的亏损,而天豆1号在盐碱地等荒地和中低产田上的潜力,也让嘉禾具备反转局势的能力。

  目前的国储政策只能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解决不了市场短缺问题。

  国储仓容也不可能无限制收购。

  把给国储的补贴政策给大型加工企业就成了必然,让企业参与到收储行列来,既解决了国储仓容不足,又能减少加工企业进口大豆的数量。

  然而,这一政策也存在隐患,以往的经验告诉农业部,有些企业,甚至包括国有企业都是靠不住的。

  前头拿了政府补贴,掉过头来就将大豆卖给国储部门,充当二道贩子。

  这样国家补贴给了出去,国产大豆又并没有在加工环节消耗掉,问题是一点儿没解决。

  能扶持的企业选项少之又少,除了九三粮油,农业部确实也极为钟意嘉禾集团。

  承受得起亏损,加上国家补贴,然后再静待时局反转。

  所以,刘司长是很在乎郭阳在会上的表态的,虽然其说得很简短,但意思到了就行。

  事实上,郭阳也有了介入全产业链的心思。

  更何况是国家有难,这时候嘉禾站出来,能取得的政治收益是超出想象的。

  四大跨国粮商都有极强的政治背景,总统都能时不时的出来下场撑腰。

  嘉禾要想在国际上乘风破浪,背后也要有大国力量的支撑。

  并且,这时后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不仅是跨国粮商全线并购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嘉禾并购的时机。

  和国粮集团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不同,按郭阳的计划,嘉禾将专注于大豆、玉米、小麦、牧草等加工领域。

  那么,顺势也可以进入饲料行业。

  郭阳此前新培育的玉米新品种,被命名为天玉8号,是极为优良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

  同时天禾还有天豆1号。

  这让嘉禾进入粮食加工领域有了更多的底气,大豆加工亏损,但我还有玉米、小麦、水稻……

  只要在产业链垂直领域进行深耕扩展,嘉禾是足以应对国际资本带来的风险的。

  ……

  九泉。

  郭阳在这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收获良多,尤其是关于四大粮商的一些发展策略。

  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结合前世对四大粮商的一些了解,郭阳花了几天时间,将自己的各种思路整理成文档。

  随后召集了各部门及核心管理层,组织了战略会议,将嘉禾集团的几大工作重点托盘而出。

  一是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种子为核心,拓展化肥、种植、农药、食品多种产业支撑。

  二是海外市场拓展;

  三是领导人发展计划,以及海外本地化战略。

  跨国经营总要经历人才匮乏的阵痛,事实上,嘉禾已经经历过了这种痛苦。

  领导人发展计划更重视年轻队伍的建设,着力于培养那些有潜质成为公司高层的人才。

  而郭阳希望通过此计划培养出具备想象力,执行力,以及人际关系的人才。

  人际关系——为了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能够与投资者、政府、雇员、农民、客户等等构建一个友善的关系网络。

  要想进军全球,海外人才总是少不了的,这一点从华夏企业步履维艰的海外扩张中也可见一斑。

  所以就有了海外本地化战略,其核心思想主要有四点:

  决策基于最接近市场的人士,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适时启用当地优秀人才。

  入乡随俗,用客户的语言和习惯来沟通。

  鼓励雇员关注基层,而非自上而下的高层目标。

  催发雇员和客户的忠诚度,营造开放性的气氛。

  …

  同时,郭阳一再强调,全产业链战略成功的核心-——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这也是嘉禾一直在做的。

  事实如何,只有那些农民才知晓,但一定要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并努力去实现。

  一方面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支持、农学培训、收割、烘干、储存等一系列涉农服务,

  一方面将农民的农产品收购、储存、加工并使之进入贸易体系中。

  用服务让嘉禾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价值链,并把这些农民纳入到体系中来。

  嘉禾将一直宣扬嘉禾的成功来自于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民不仅仅是嘉禾的衣食父母,也是嘉禾的客户。

  最后,就是适当多元化。

  构建以种子、化肥、农药、食品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

  会议连着开了两天。

  因为郭阳只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集思广益,同时这份全产业链规划也会长期的修改完善。

  会议结束后,整個集团的高层都笼罩在一阵莫名的情绪当中。

  兴奋?激动?忐忑?

  没人能说清。

  但仿佛总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这种情绪也到了工作之中,让嘉禾集团接下来的投资和并购手段显得格外粗暴。

  …

  当嘉禾正在组织召开会议时,国内大豆产业界早已闹翻了天。

  甚至因为期货市场的波动,以及转基因的敏感性,国产大豆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注意。

  起因源于一篇采访,九三粮油的董事长薛礼强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我们黑省四家厂只有一家在生产,量非常少。但现在沿海三家大豆加工生产非常好,用的都是进口大豆。”

  “现在整个企业都靠沿海的厂养着,因此,黑省的厂即使停了,工人也照常上班。”

  记者问:“进口的是转基因大豆吗?”

  薛礼强说道:“是。”

  这位国产大豆的捍卫者反应,问题已经提过了,建议也提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使得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鱼贯而入。”

  “国家给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有每吨160元的补贴,但必须按照1.85元的国储价格收购国产大豆。”

  “基本已经放弃加工国产大豆。”

  采访出来后,很快就开始传播。

  相关的报道在网易、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发酵:九三粮油开始加工转基因大豆了!

  “洋大豆低价冲击再袭,坚守者九三粮油转向。”

  “华夏大豆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对国民是不小的冲击。

  遥想一年前,由天玉1号引发的转基因风波,传导到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种子。

  最后是坚守非转基因大豆的九三粮油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那时,很多的家庭主妇将食用油的希望放在九三粮油身上。

  堪称民族之光!

  没想到,短短一年,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就叛变了。

  但其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600元的说法,也让很多人吁虚。

  也有记者深入东北调查。

  在黑省大豆之乡阿城xian的一位农户家里,去年收获的4000斤大豆还一直没有卖出去。

  村民说:“每斤大豆的种植成本起码1.4元,年初的时候价格不到1元,现在也不过1.2元,仍不够本,只能窝在家里。”

  实际上,由于豆价低卖不出去,村民家家户户的角落都堆满了大豆,村里很多村民储藏的大豆比他家还多。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大豆,最直接的受害者还属豆农。

  因此,村里的人察觉到种大豆没啥出路,种大豆的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

  类似的采访在社会上很有传播的热度,这就导致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千疮百孔的大豆产业也直接展现在了国人的面前。

  “谁来拯救国内大豆产业?”

  “能再给庄炳昌教授几年时间,国家说不定会更有话语权。”

  “唉,这种级别的教授,怎么会出意外呢?”

  社会各界关于大豆的讨论越来越激烈,阴谋论也甚嚣尘上,同时隐忧也越来越多。

  谁来拯救国产大豆?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心声。

  而就在这时,嘉禾集团以迅猛的手段开始在粮食加工领域进行布局。

  六月初,嘉禾粮油集团公司成立。

  接下来一个月,嘉禾相继在苏省、黑省各投资10亿元建立粮食加工厂,涵盖大豆、玉米、水稻,甚至生物质能也在规划设计内。

  并与粤省富之源油脂厂、辽省华良油脂公司、闽省章州油脂厂商谈并购事宜,并迅速落地。

  川省、疆省以及中部地区的投资项目也迅速的进入了考察之中。

  同时,嘉禾在综合分析国内大豆产区布局的基础上,先后在西北、东北、黄淮海、西南立项数个典型的高油高产大豆种植基地,以替代部分进口。

  如果全部投资要实现落地,基础投资就超过了60亿元!

  …

  晚上九点。

  晚霞将天空染成令人着迷的梦幻色彩,忙碌中的嘉禾集团员工偶尔抬头,享受落日余晖带来的惊艳。

  夕阳余晖透过窗户洒落进郭阳的办公室。

  谢时杰和瞿阳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谢时杰说道:“老板,农户农发银行贷的苜禾1号种子款已经全部结清了,一共28亿元。”

  郭阳抬头,缓了缓疲乏的眼睛,开口道:“现在就只差国家后续的补贴了吧,那个要等项目完成了之后才能拿到,可能要年底了。”

  谢时杰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项目已经在提前验收了,补贴方面地方政府已经在走财务流程,按现在的进度,可能这个月就能陆续回款。”

  郭阳诧异的看着他,随后又觉得很合情合理。

  应该是高层出面了。

  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投资由农户+银行贷款+国家补贴构成,涉及到苜禾1号种子款的一共85亿元。

  农户自有资金早就拿到了,农发银行的贷款前期一直卡着的。

  而现如今,因为嘉禾入局国产大豆行业,不仅贷款一路畅通,连带着财政补贴也进入了快速通道。

  不仅嘉禾跟着受益,滨海盐碱地上开荒的农户和企业也跟着受益。

  想了会儿,郭阳看到了瞿阳和谢时杰手上的文件,接了过来。

  关于粮油加工厂投资,以及并购的资金支付文件。

  事急从权,嘉禾也要特事特办,稍微看了下,就唰唰唰的签了。

  郭阳问道:“大豆收储怎么样了?”

  瞿阳说道:“黄淮海地区已经走入尾声了,除了自有仓库,还和很多商超签了仓储协议。”

  “收购价格1.5~1.85元之间,按现在的局势,每加工一吨大豆亏损额增加到了900元以上。”

  一吨亏损900元,以嘉禾粮油设计的大豆日产能2万吨,全力运转,每天要亏损1800万元以上,但同时全能也能消耗掉730万吨大豆。

  以普通大豆的亩产算,能覆盖50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以天豆1号算,则能覆盖3000~4000万亩种植面积。

  而全国近几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在1.2亿~1.4亿亩,嘉禾能占据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九三粮油也占据三分之一。

  其余企业再占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差不多刚好合适,但前提是其余企业面对亏损,敢于有勇气开工。

  郭阳在心里算了算,随后笑道:“一天亏损1800万元,你们觉得抗得住不?”

  谢时杰和瞿阳也笑了起来,在集团的战略会议上,大多数高层同意进入玉米、小麦和水稻加工领域。

  唯独认为加工国产大豆是自杀式袭击,事实上直到现在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至少嘉禾的政治背景更深厚了。

  账也有的算,天豆1号明年初就能大规模铺开,扣除掉建厂时间,工厂运营时间刚好一年左右。

  “抗肯定抗得住。”

  谢时杰说道:“苜禾农牧除了种子款的85亿元,第二茬苜蓿出口也已经在陆续回款。

  40万亩苜蓿第一茬出口了10万吨,大概有3亿元,第二茬也出口了8万吨约2亿多元,第三茬也在筹备刈割。

  同时,新的苜禾1号种子也即将收获了。”

  瞿阳也是信心满满的模样,开口道:“天禾同样资金充沛,天玉1号、天麦1号、天豆1号,蔬菜种子,今年的累计销售额刚刚突破60亿元。”

  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个数字,几人也略微恍惚了神。

  再加上丰凯农机,全王生物,以及蒸蒸日上的河西乳业,嘉禾今年的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是势在必得。

  也许真要和新希望集团一决雌雄了。

  苜禾和天禾的利润也极其的高,未来两三年内也都将维持高增长的局面。

  郭阳说道:“还有些好消息,银行降低了嘉禾的贷款利率,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等配套性优惠政策文件也出了,再加上全产业链运营,实际上亏损会比预计的少。”

  瞿阳和谢时杰也跟着笑了笑,嘉禾的大投资项目很多,青禾、全王、河西、沙海,以及集团总部都还需要持续投资。

  所以贷款是必须的,农业贷款的利率本来就低,再度下降,这都是上层释放的善意。

  事实上,农业部制定政策时,就曾咨询了嘉禾的意见。

  能参与这种标准层面的决策,嘉禾的地位一目了然。

  眼看着要到晚上10点,日落月升,但嘉禾集团留下来加班的人不在少数。

  郭阳也只能从福利层面进行补偿。

  这段时间,他也是保持长期加班的状态,晚上11点睡,早上五六点起,一天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

  这也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忙完后,几人到食堂吃了点夜宵,谢时杰突然说道:

  “老板,我报考了光华管理学院的MBA,考试已经通过了,下半年空点可能要经常去上课。”

  郭阳嘴里啃黄瓜的动作不由愣了愣,瞿阳和跟来的一众团队也讶异的看着谢时杰。

  平时工作这么忙了,你还有时间用来学习?

  想了想,郭阳扭头看向一旁的宁小婧,道:“给我也报一个,其他人有意向也可以报,我的飞机可以坐好几个人,到时轮流去补充能量。”

  有人问:“老板,报长江商学院可不可以呢?”

  郭阳笑道:“都可以,只要是去学习,集团一贯都支持,就算你考上了哈佛商学院,我同样批假。”

  也许是受了新推出的领导人发展计划刺激,嘉禾的领导层学习的欲望很强烈。

  郭阳认为这是好事。

  现有的人才储备还不足以应付国际上的复杂局势。

  …

  与此同时,在嘉禾低调而又迅速的展开了对粮食加工领域的布局时,国内关于大豆的议论却并没有停止。

  甚至还因为四大粮商的疯狂投资设厂和兼并引发了新的热潮。

  六月的某一天,

  邦吉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威瑟尔公开表示看好华夏的大豆压榨市场。

  阿尔伯特称:“华夏生猪和肉鸡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豆粕,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华夏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未来10年,华夏大豆进口量在现有基础上预计还将增加6000多万吨,这比阿根廷大豆的产量还要多。”

  邦吉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行动。

  其甚至绕过政策审查,设立‘壳公司’,曲线入华建大豆加工厂。

  经过国内专业的记者调查,一栋工厂办公楼上竖立着明晃晃的牌子:振华油脂。

  通讯录上也是振华油脂。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带有民族气息名称的企业,工厂里却出现了许多外国人的身影。

  事实上,振华油脂就是邦吉偷偷在国内成立的第四家油脂加工厂。

  其以魔都一家投资机构的名义新建该工厂,规避掉外资审查,然后邦吉以租赁经营的名义入手。

  而在苏省官方公布的关于振华油脂的资料中,丝毫没有邦吉的身影。

  但振华油脂的名义投资方却发生了不为人注意的变化。

  其背后的投资方也始终默不作声,无疑又将事情推向了更高潮。

  “振华油脂?这名字取得还真是博大精深啊!”

  “明眼人都知道有内鬼。”

  “专家不是说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吗?怎么外资还在大肆建厂?来,出来走两步呢!”

  “我记得发改委农经司某位官员还说过:大豆的问题不是很大,要不要也出来走两步?”

  “完蛋了,以后都是转基因豆油了。”

  …

  种种舆论一浪又一浪的。

  各地方媒体关于本土大豆投资的报道,被淹没在了这种浪潮下。

  这时,农业部的官员也被折磨得不厌其烦,你发改委留下的摊子,却要我来收尾。

  但却不得不有所响应。

  很快,官媒农民日报、新华等也公布了一批国内企业的大豆投资,以及一系列的政策。

  其中嘉禾集团一连串的投资名单,走入了国人的眼帘。

  改良更新品种;

  建立大豆种植基地;

  土地规模化经营;

  投资大豆加工厂;

  产业链上下游互动;

  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嘉禾的布局覆盖了全国各个区域。

  国产大豆有望收复失地!

  人们细数了其投资金额,一长串的数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懂行的一算,按目前的产能设计,加工一天亏损1800万元的数字就在社会各界盛传。

  “嘉禾集团这是拿命在填国产大豆的坑啊!”

  “嘉禾明显是被迫顶出来的,一个好好的企业,最后不会被某些人折腾跨掉吧!”

  “我宣布,嘉禾才是国产大豆最后的守望者!”

  “只是嘉禾集团要如何才能守住国产大豆最后的堡垒?”

  “买嘉禾的食用油呗!”

  “真正的民族品牌!”

  “我决定了,以后只吃嘉禾的食用油。”

  嘉禾粮油还没上线,就受到了社会公众的热捧,纷纷期盼着嘉禾食用油上线。

  媒体也涌向了九泉,只是嘉禾保持了一贯的低调,郭阳也没有露面。

  而在期货市场上,受嘉禾集团的影响,黄大豆一号的9月和11月合约也开始走强。

  只是按这种亏损方式,外界纷纷都在猜测嘉禾集团能坚持多久?

  嘉禾集团又要如何带领国产大豆实现突围?

  酒泉,郭阳和谢时杰,严群等人正在商量制种基地,以及新的盐碱地改良项目。

  已经7月份了,金塔草场在9月收割了最后一茬后,就要翻耕休耕,明年轮作制种玉米。

  新的盐碱地改良项目也已经确定,依旧是在酒泉,现在唯一需要确认的是要拿多大的面积。

  20万亩,30万亩,甚至是50万亩?

  正各抒己见时,露出光滑白皙大腿的宁小婧匆匆敲门走了进来。

  “老板,刘翔打破世界记录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stoc.org。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stoc.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